全球首例基因编辑婴儿被外国媒体狂怼!

作者:北美报告
 
  来源:北美报告(微信ID:canadanews)
  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国内外分别发出了怎样的声音?
  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的科学家贺建奎宣布,2018年11月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顺利诞生,这对婴儿中,有一个婴儿的基因曾经过贺建奎副教授带领的团队修改,使之带有天然的抵抗力,防止艾滋病的侵害。具体实验数据将会在11月28日11:30分,香港大学举办的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上进行公布。情况属实的话,露露或娜娜毫无疑问将会是全世界第一位经过基因修改的人类生命。
  贺建奎在接受采访时称:“葛女士(双胞胎的母亲)通过常规试管婴儿技术开始怀孕,但有一点不同的是,在我们将丈夫的精子注入卵子后,还注射了一点点蛋白质和指引信号去做基因手术。以便在露露和娜娜还是受精卵的时候,就去关闭艾滋病毒感染的大门。”在他看来,这种“基因手术”将有可能帮助儿童免受艾滋等疾病的威胁,与此同时,在没有任何干预措施情况下,HIV母婴传播的概率在15%-45%之间,如果在孕前或孕期进行及时的干预措施(非基因手术的手段),感染的风险则可控制在5%以下,有些情况甚至低于1%。
  22选2:淘汰多个胚胎获得一个无法100%免疫的基因表达
  也许有人会觉得,寻常的阻断措施不还有1%的几率从母体感染上HIV病毒么?那么基因手术这种,从根本杜绝HIV的手段,岂不是更加干净利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次贺建奎的团队运用近年比较常用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能将目标基因精准地植入或消除,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源:网络

  整个“基因手术”原理上就是我们初高中生物所学的原理,但具体操作则要复杂的多,并且根据需要达到的目标不同而难度不一,难度的最直接反应就是成功率,放在人体胚胎的基因修改这一案例上,那就是修改后的受精卵存活率。
  这次参加项目的所有夫妻可以自愿选择是否使用编辑后的胚胎进行下一步受孕。本次实验中,共有22个胚胎,里面有16个被编辑过(这些胚胎原本都是正常的胚胎),其中11个用于妊娠尝试,最后只有这对双胞胎成功出生。
  这一次,贺建奎团队选择修改CCR5基因所表达的蛋白质,它是部分HIV病毒入侵免疫细胞时必须的蛋白。一旦修改这部分基因后,人体将从出生开始就无法生产这类蛋白,并直接杜绝了部分HIV病毒的入侵。可是,HIV病毒族群众多,光是关闭CCR5的表达,并非能确保人体百毒不侵。
  图片:知乎 菲利普医生
  各国人士如何看待?
  目前来看,贺建奎教授选择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的前一天,公布这一重大研究,的确造成了全球轰动的效应。
  但众人并未因他的卓越技术而折腰,反而对他在这项实验中,近乎蔑视伦理道德的行为,表示无比震惊。
  英国
  英国BBC的报道显示这次实验风险太大,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生育研究荣誉教授,科学与社会教授Robert Winston教授表示,无论这项研究是否属实,这都是科学界的不端行为(scientific misconduct)。
  而伦敦国王学院干细胞科学专家Dusko Ilic博士则表示:“如果这可以被称为道德,那么他们对道德的看法与世界其他地方的看法截然不同。”
  牛津大学伦理学专家Julian Savulescu表示,“这种直接在人体上实验的方式是疯狂的,这次对基因进行修改的行为,将导致这组基因不可避免地融入到人类基因组池中,未来会有怎样的更深远的影响,大家都无法预料。”
  伦敦大学遗传学和人类胚胎学教授Joyce Harper则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这项技术真正进入临床阶段前,我们还需要多年的努力去证明干预胚胎基因组对未来人类的发展并不会造成致命的打击。”
  而伦敦大学圣乔治分校人类遗传学高级讲师Yalda Jamshidi也指出,这种修改基因的方式并不是预防艾滋的必要措施。
  “现在我们已经有办法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和可用的治疗方法。我们也不需要进行基因编辑,以确保不会传染给后代,”Yalda说。“我们对长期影响知之甚少,贸然对人类进行实验,在伦理道德上是不可接受的。
  澳大利亚
  《悉尼早报》则直接用潘多拉盒来形容这次实验可能会造成的毁灭性影响。
  北美
  美国华盛顿邮报则直言不讳:这在哗众取宠!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基因组编辑的先驱之一詹妮弗·杜德纳表示:“现在已经有保护儿童免受艾滋病毒传播的安全有效方法,因此所报告的研究似乎并不是真正解决了医学难题。”斯坦福大学的儿科医生和干细胞科学家马修·波特斯(Matthew Porteus)则表示 ,“我非常担心这个趋势,这并不是我希望看到科学进步的方式。“
  此外,加拿大环球新闻也对此事做了相应的报道,几位美国的学者对此事做了相应的回应:
  其中一名著名的遗传学家,哈佛大学的George Church教授表示“艾滋病作为一种影响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威胁,的确需要有效合理的手段进行阻拦。”
  而宾夕法尼亚大学基因编辑专家Kiran Musunuru博士则持完全相反的态度“这是不合情理的。。。。。。这是人类在伦理道德上毫无底线的实验。”
  彭博社则直接将贺建奎的意图赤裸裸地展露在标题中:他愿意成为那个推开道德屏障的人。
  看来他对自己的行为是有清晰的认识!
  CNN则表示,这次实验已经引发了全球的强烈批判,以“巨大的打击”来形容这次中国科技界可能承受的结果。
  此外,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则表示这次的实验完全是个人对科学的狂热掩盖了本应遵守的伦理道德。
  abc新闻则表示贺建奎此举将会引起轩然大波。CRISPR-cas9(也就是贺建奎团队使用的技术)创始人Feng Zhang和Jennifer Doudna先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Zhang表示,这种实验是具有无法预计的风险性,尤其在对工作缺乏透明度和监督的情况下。而Doudna则表示,此次实验的全过程完全没有同行的评审,这让人非常忧虑。
  哈佛医学院院长George Daley表示非常担忧,如果其它科学家有样学样,制造出下一个“基因宝宝”,那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中国
  事发后,中国国内已有上百位专家先后签名谴责此次实验。
  而就在北美报告(ID:Canadanews)准备发稿前,获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发布了最新消息称:我委高度重视,立即要求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调查核实,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和科学原则,依法依规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开结果。
  26日,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干细胞分会也发布声明,表示科研伦理的高压线不容碰触。
  以下为全文:
  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副教授通过媒体宣布,11月在中国诞生了一对CCR5基因编辑的婴儿,他认为敲除CCR5基因会预防父亲携带HIV病毒可能产生的感染。虽然事件本身的真实性和细节仍有待证实,我们对这一严重违反中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违背医学伦理和有效知情同意的违规临床应用表示强烈反对并予以严厉谴责。
  CRISPR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自2013年出现以来,立刻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尤其对疾病的治疗可能产生划时代的意义。过去几年中基因编辑技术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精确编辑效率低和脱靶突变等问题,因此科研人员对于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到人类胚胎方面的研究一直保持着极其谨慎的态度。2015年12月在华盛顿召开的基因编辑大会中,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就人类基因编辑的科学技术、伦理与监管开展全面讨论,就人胚胎和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达成共识,形成了涉若干重要原则,限定人胚胎和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只能用于基础学术研究,禁止一切以生殖为目的的临床研究和应用。
  中国对于涉及人类胚胎操作的科学研究有着详细严格的规定和规范,如科技部和原卫生部2003年联合下发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中就明确规定:“不得将获得的已用于研究的人囊胚植入人或其他动物的生殖系统”。在2012年公布的《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中,中国政府也对于收集、保藏和利用人类遗传资源过程中的知情同意等重大原则做了明确的规定。2017年科技部最新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办法”中也明确将“涉及存在重大风险的人类基因编辑等基因工程的研究开发活动”列为高风险等级,要求各科研机构进行严格管理。中国基因编辑相关领域研究人员近年来也多次召开研讨会并达成广泛共识,即:坚决反对现阶段开展以生殖为目的的基因编辑临床实验。
  贺建奎课题组的基因编辑婴儿研究严重违反中国政府的法律法规和中国科学界的共识,在科学、技术和伦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从科学层面,CCR5基因的敲除是否能确保孩子的健康极不明确,而该基因的已知以及其他未知功能的一并缺失,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比如对其他病毒更加易感等)难以判断;从技术层面,CRISPR技术在人胚胎研究中的安全性还有待于全面深入的探讨,目前脱靶和基因型嵌合等技术障碍依然无法避免;从伦理层面,对于CCR5基因的敲除并不能给这个原本健康的婴儿带来明显的益处,却要承担未知风险。开展基因编辑婴儿的研究不符合中国及世界当前对基因编辑在人类健康领域研究的普遍共识。
  以CRISPR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大大降低遗传操作的技术门槛,因此更需要研究人员的自律,敬畏生命,遵守规则。“科学的前沿,伦理的边缘”,正是基于对基因编辑技术不完善的种种担忧,我们反对在技术不完善、风险不可控、伦理不明确的前提下将该技术用于人类胚胎和生殖细胞的修饰及临床应用。同时我们呼吁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基因编辑专家能够恪守相关的行为规范,严格自律,共同维护好国内基因编辑等前沿生物技术领域的净土。中国从来不是,也不应该是冒险家的乐园!
  我们代表中国从事基因编辑、干细胞等前沿生物技术研究的科学家群体声明:贺建奎课题组的研究属于个人行为,该研究既违反中国目前的科研管理规则和伦理规范,同时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我们坚决反对这一研究,建议涉事单位、各级政府积极进行调查,采取必要手段厘清事实,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涉事人员予以严肃处理。同时呼吁中国科研界团结起来,共同维护科学界的声誉,建设良好的创新环境。
  中国遗传学会基因编辑研究分会
  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干细胞生物学分会
  2018年11月26日
  科学与道德,孰轻孰重?
  其实,三年前中国中山大学团队就曾在实验室编辑人类胚胎基因,当时使用的胚胎为有缺陷不可发育的胚胎,实验目的是希望最后能得到每个细胞的缺陷基因都被精确改变的胚胎,而且不会对DNA造成损害。
  结果全部85个被编辑的人类胚胎无一符合标准,胚胎要么死亡,要么发生DNA突变。
  发表在《Protein & Cell》上的论文
  此外,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的一个研究小组早已开始在美国尝试创造转基因人类胚胎。即便有成功的胚胎出现,也不被允许发育超过几天,且从来没想过要植入子宫中发育成人。
  可见技术一直都有,但在道德和伦理层面,无人愿意触及这层薄膜。
  有人畅想,未来是不是会出现超人种族,就像X战警一样,个个飞天遁地,无所不能。
  还有人说,天啊,以后就再也不怕各种疾病了!只要植入有关遗传物质,就什么都不怕了!
  甚至有人已经开始忧虑,说自己的孩子从受精卵开始就要与人竞争……
  更有部分人士在认真思考,科技与道德伦理,到底谁更重要?
  没有道德伦理约束的科技,究竟是走向星辰大海还是地狱深渊?
  结局无人知晓。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作者:重佚
  编辑:兮兮
  出品:北美报告微信ID:Canadanews
 
  本文作者系新浪国际旗下“地球日报”自媒体联盟成员,授权稿件,转载需获原作者许可。文章言论不代表新浪观点。
本文由地球日报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TOP COMMENT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

RELATED RECOMMENDATION

相关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