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变之后 影响苏丹局势走向的四大因素

作者:扬大苏丹研究中心
  来源:扬大苏丹研究中心
  4月11日,苏丹持续数月的街头抗议以总统巴希尔在军事政变中下台告一段落。但是巴希尔总统下台意味着新的起点,对于未来,人们更关心的是苏丹局势会如何演变。
  从街头政治斗争的视角来看,影响苏丹局势走向的主要力量来自四个方向:
  普通民众聚焦面包、燃料和就业等民生问题,立足解决生存危机,其民生诉求的满足程度将影响各势力在未来国家中的地位;国内政治军事反对派侧重在政府中的代表权,意图分享权力和财富,改变一直以来的边缘化地位;军方因控制国家武装力量,拥有在原执政党、反对派和普通民众之间施展平衡战略的主动权,成为影响局势发展的关键性角色;外部力量受自身利益和偏好的影响,存在塑造苏丹国内街头政治的动机。很大程度上,苏丹局势走向主要受这四个因素左右。
  普通民众诉求能否得到满足
  民生问题是推动普通民众走向街头的最重要驱动力。普通民众借街头政治斗争,来表达生存与发展的诉求,试图改善国内民生状况。2018年底开始的这一波抗议浪潮,最初便是由面包价格上涨、燃料短缺以及青年失业等民生问题引发的。总体而言,苏丹街头政治斗争的烈度,与国内民生危机程度相对应。早在2018年年初经济危机尚未全面恶化之前,苏丹便发生过一波低烈度的民众街头抗议浪潮。受物价持续上涨、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加剧等因素的影响,2018年底苏丹国内经济危机加剧,引发了持续至今的高烈度国内抗议浪潮。
  示威群众
  2018年底爆发的这一波街头政治斗争,从抗议面包价格上涨发展到要求巴希尔下台,再到要求“新政府”剔除前执政党全国大会党以及拥护巴希尔政权的部分军方势力,便很大程度上是在示威民众的压力下推动的。此前曾对苏丹民众犯下罪行的军方势力,比如新任职过渡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奥夫,因在应对达尔富尔危机中留下政治污点,兼及同前总统巴希尔的个人关系,遭到示威者抗议,只能将权力移交给布尔汉。继任的布尔汉也架不住示威者的压力,承诺将根据国际和地区宪章促进人权,并解除巴希尔最后任命的军事长官的职务,承诺在两年过渡期间或结束时成立文官政府。即便如此,抗议者依然在街头抗议,要求立即实行文官统治,对军方在过渡期的统治形成巨大压力。由此观之,普通民众诉求的满足程度,将在未来苏丹国内局势的走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民众的这一轮街头政治斗争实践,将重塑苏丹国内外各方势力之间的结构组合。苏丹的外部力量不能无视民众的生存需求,苏丹执政党无法回避国内经济危机的解决,军方有必要在执政党和民众之间做出抉择,反对派无法撇开民众的诉求单独与其他相关方达成妥协。能否有效回应普通民众的民生诉求,成为检验国内外各方势力解决苏丹国内经济危机的决心与能力的试金石。在街头政治斗争的洪流中,无视这一诉求的势力将被无情地抛弃。
  反对派如何借力街头斗争
  巴希尔总统在近30年的统治期间,经历了各种反对派别的挑战。各政治与军事反对派或单独挑战政府,或联合组建政治、军事联盟,都未能撼动巴希尔政府。然而,受南苏丹分离的冲击,巴希尔政府财政所仰赖的石油经济受到重挫,2018年国内经济形势日趋恶化,政府采取的紧缩政策引发了新一轮民众抗议。由政治和军事反对派别组建的“全国共识力量”“苏丹呼吁”等反对派联盟,看到了民众示威的力量,借助街头抗议浪潮的力量,最终让“政治强人”巴希尔下台。
  反对派势力旨在谋求在政府中的代表权,分享国家权力和财富。相比于普通民众,反对派势力拥有较为明确的政治斗争意识,试图引导苏丹街头政治斗争的潮流,将自身政治诉求与普通民众的民生诉求结合起来。反对派别试图借此获得民众的支持,赢得在新政权的代表性和合法性。
  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反对派势力将通过推动街头政治斗争,向军事过渡委员会施加压力,加速推进苏丹向文官政府的过渡。与此同时,借重军方支持民众抗议的力量,试图彻底根除巴希尔政权及支持前政府的势力。
  然而,苏丹国内反对派力量构成复杂,各派别的政治主张、群众基础不同,外部支持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完成了推翻巴希尔政府这个共同目标后,反对派内部的团结与共识很可能瓦解,相互之间转入竞争关系。由于反对派势力夹在普通民众与军方势力之间,因此在推进苏丹走向文官政府的过程中,反对派与军方的讨价还价结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其对街头民众的号召力以及反对派自身达成共识的能力。
  军方如何定位自身角色
  在国家权力移交文官政府之前的过渡时期,军方能否统一内部立场,就自身定位做出明智决策,将直接左右未来苏丹的局势走向。
  军队本为巴希尔政府的执政支柱之一,但是,在巴希尔政府被推翻之前,面对街头政治斗争的压力,苏丹军方势力已经产生分化。一方面,国家安全部门在抗议初期采取镇压策略,频繁逮捕反对派领导人、活动人士以及新闻记者,遭到民众的唾弃,民兵力量也因在苏丹国内扮演的不光彩角色而处境尴尬。另一方面,军方内部支持街头民众的势力倾向稳定国内局势,以顺应民意和获取合法性。面对街头民众要求巴希尔下台的呼声,尤其是由此引发的国际社会对苏丹人权和暴力的关注,以4月6日为分水岭,军方内部保护示威民众的一方赢得了部分外部势力、反对派和民众的赞同和一定程度的支持。
  过渡军事委员会主席布尔汉
  在接下来推进同国内反对派势力协商的阶段,军方需要解决两大问题。
  对内,军方需要凝聚自身力量,有效控制由军队、国家情报与安全局、人民警察部队、快速支持力量等组成的武装力量。为此,军方已经开始对领导层做出调整,在4月13日组建了由军队、安全部队和警察组成的10人过渡军事委员会。其中,任命来自卡萨拉州的阿布·巴克尔·穆斯塔法(又名丹布拉布)为国家情报与安全局局长,此人与过渡军事委员会主席布尔汉是喀土穆军事学院同一批毕业生。
  新任国家情报和安全局的局长丹布拉布
  对外,军方需要定位自身角色。军方必须同时面对来自普通民众、国内反对派、前政府支持者等三股力量的压力。如何响应民众的民生诉求,如何对待前执政党全国大会党等前政权遗留势力,如何同国内反对派进行协商妥协并过渡到文官政府,都是军方需要考虑的事情。鉴于街头政治斗争力量呼吁尽快向文官政府过渡的压力,留给军方明确自身角色定位的时间并不多。
  面对来势汹汹的抗议民众,以布尔汗为首的过渡军事委员会选择撇清与旧政权关系,对抗议势力做出进一步妥协,以增强自身的合法性。其中最为重要的表态是,将全国大会党排除出未来的文官政府。其他措施包括解除宵禁,释放根据紧急状态法监禁的囚犯,解除巴希尔最后任命的军事长官的职务,公开邀请社会各阶层及其政党和民间社会组织进行对话,呼吁武装力量达成和解方案,在两年过渡期结束时成立文官政府等。
  在苏丹民众积累政治斗争经验以及政治意识增强的情况下,军方作为国家稳定的压舱石,辅助文官政府将国家引向正轨是为较为明智的选择,既可以避免成为街头政治斗争和反对派攻击的靶子,又能真正意义上服务于国家建设。理想的结局是,军事力量充当国家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将国内各利益相关方有效纳入权力分配框架,引导国家新的文官政府组建,并为其运转保驾护航。
  外部力量如何介入
  苏丹的街头政治斗争,加上反对派力量的推动,为外部势力介入苏丹局势并实现自身的既定目标提供了契机。与苏丹相关联的外部世界,尤其是大国、地区国家和周边邻国,存在以自身偏好来重塑苏丹国内局势的动机。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试图通过经济援助、债务减免、解除制裁等外交工具来影响苏丹局势走向。巴希尔政府被推翻之前,美国代表的“三驾马车”国家(美国、英国、挪威),通过外交和舆论手段,限制了巴希尔政府应对局势的外交空间,也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对抗的激烈程度。巴希尔政府垮台后,“三驾马车”国家又于4月14日发布联合声明,强调苏丹需要尽快而有秩序地过渡到文官统治,以便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举行选举。总之,西方希望后巴希尔时期的苏丹能够建立一个对西方“更友好”的新政府。
  以沙特为代表的中东地区大国,希望苏丹新政府能在地区竞争中加入自己的阵营。沙特需要巩固与苏丹的盟友关系,防止其倒向伊朗阵营,并从也门战场撤军。因此,沙特及其盟友阿联酋,公开支持布尔汉领导的过渡军事委员会,沙特还承诺向苏丹提供石油产品、小麦和药品等人道主义援助,帮助苏丹缓和国内的民生危机。对苏丹而言,地区国家的介入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巴尔汉平衡国内反对派的力量,另一方面从缓和引发街头政治斗争的经济危机入手,帮助苏丹缓和街头政治斗争的烈度。
  沙特国王萨尔曼
  以南苏丹为代表的邻国,希望能延续巴希尔时期建立的合作关系。在巴希尔执政后期,苏丹与邻国的关系总体好转,在边境安全合作、停止代理人战争、经济合作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当前危机爆发以来,南苏丹、埃塞俄比亚、埃及总统都声明支持巴希尔政府,在后巴希尔时代,延续巴希尔时期的合作关系,将是苏丹邻国的主要考量。
  目前,虽然各外部力量介入的性质尚不明确,但无疑都希望在苏丹过渡阶段和文官政府组建过程中影响局势走向,并重塑或维持自身与苏丹关系。考虑到苏丹这一波街头政治斗争强大的烈度、反对派势力构成的复杂性、军方内部的分化等因素,可以预见外部力量介入的性质将尤为复杂。
  结语
  在街头政治斗争的推动下,苏丹局势的走向将是上述四种力量共同塑造的结果。此番布尔汉走向台前,隐约可见的是苏丹各方力量达成妥协的希望。设若普通民众的民生诉求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领导街头政治斗争的反对派走向谈判和妥协的轨道,布尔汉领导的军方力量在加强内部团结的同时做出适度让步,加上国际社会的建设性介入,苏丹未来或有可能组建包含各方力量在内的文官联合政府,共同谋求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
  然而,诸多的前提假设意味着,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有可能带来更持久的动荡和不确定性。不能排除苏丹经济状况持续恶化民众抗议反复,反对派缺乏一致性、包容性与妥协精神陷入内斗,军方缺乏明智定位而失信于民,以及外部势力恶意的破坏性介入加剧苏丹乱局等可能性。一旦此类事态出现,苏丹这一波街头政治斗争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将意味着各方势力需要更长时间达成妥协,苏丹回归正轨的代价也将提升。
  学术顾问:俞洪亮王金铨
  主编:姜恒昆
  校对:付海娜
  责编:周军
  本文作者系新浪国际旗下“地球日报”自媒体联盟成员,授权稿件,转载需获原作者许可。文章言论不代表新浪观点。
本文由地球日报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TOP COMMENT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

RELATED RECOMMENDATION

相关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