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劾案无论结局如何,都意味着一个更加分裂的美国

作者:百万庄通讯社
  来源 百万庄通讯社
  当地时间12月18日,美国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天。
  由民主党人掌控的美国国会众议院表决通过两项针对总统特朗普的弹劾条款,正式指控他滥用职权和妨碍国会。特朗普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三位遭众议院弹劾的总统。
  △ 2019年12月18日,众议院成员就针对特朗普的弹劾条款进行表决,议长佩洛西站在主席台上。特朗普弹劾案接下来将进入由共和党人掌控的参议院审理,须有至少三分之二参议员的支持才能将特朗普定罪和罢免。预计参议院明年1月开始审理弹劾案。
  对此,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用一张图片火速进行了回应:“事实上,他们不是在针对我,他们是在针对你。我只是挡了他们的路。”
  △ 特朗普推特截图那么,这起弹劾案对于美国,对于特朗普本人都到底意味着什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刁大明教授对此作出解读。
  污点还是牺牲?
  对于特朗普来说,被贴上这么一个“被弹劾总统”的标签显然是非常负面了。从历史意义上讲,无疑会成为特朗普政治遗产上的一个很大的污点。
  不过也必须承认,这个污点是在美国政治激化的语境下才被烙上的。民主党人觉得特朗普不适合当总统,而共和党人则认为被弹劾不是特朗普的问题,他完全是党争的牺牲品。这么看的话,正是党争激化导致了特朗普被弹劾这一结果,而这个结果又会进一步加剧目前已经激化的党争。
  那么,被弹劾会不会对特朗普2020年大选造成影响?影响是必然,但很难清晰得知影响的程度。
  在特朗普之前,美国历史上还有过两位总统被弹劾:第17任总统安德鲁·约翰逊(1868年被弹劾)和第42任总统比尔·克林顿(1998年被弹劾)。而这两任总统的情况与特朗普有着很大的不同,很难有历史经验可循。
  安德鲁·约翰逊遭到弹劾时有着极为特殊的背景。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来自北方的共和党人林肯选择了来自南方田纳西州的民主党人安德鲁·约翰逊作为副总统。林肯遇刺之后,安德鲁·约翰逊继任。但他在面对共和党所控制的国会时遭到了很大阻力,最终被弹劾。而他与林肯的这种“跨党搭档”也引起了民主党的不满,所以身为民主党的他失去了来自本党的支持,无法寻求连任。而比尔·克林顿的情况与特朗普也相去甚远,弹劾案发生在他的第二任期内,自然没有了连任的压力。
  △ 制图:高铭
  值得一提的是,在参议院审议之后,克林顿与约翰逊最终都没有下台。同样的情节很可能在特朗普身上上演。由于目前共和党在参议院势力占上风,特朗普被免职的机会很低。
  打击还是机遇?
  不过,从大选的角度分析,弹劾议题对于特朗普而言未必是一个彻底糟糕的议题。毕竟,特朗普和共和党完全可以拿着“受到弹劾”这件事情,在动员共和党的基本盘和关键盘的选民上大做文章。共和党人认为弹劾本身是个错误,所以他们希望通过大选的方式,让更多的共和党选民站出来纠正这个错误——希望选民助力特朗普胜选;而民主党人觉得2016年特朗普的当选是个错误,所以希望通过弹劾的方式纠正这个错误——希望选民在大选中把特朗普淘汰。
  所以,民主共和两党完全可以同时来消费弹劾议题,都同时立足于自己的关键盘号召选民,提高投票率。
  当年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之所以败选,很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在拉美裔、非洲裔等一些少数族裔中的投票率比特朗普低。而对于特朗普而言,胜选也只能说是偶然情况,毕竟当时选举人票赢了,但选民票输了。
  △ 美国众议院就特朗普弹劾案进行全院表决之际,示威者在纽约时报广场高举海报要求特朗普被弹劾下台。图片来源:路透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特朗普肯定希望能争取更多选民票的胜利。要想提高选民票,就得提高基本盘和关键盘,提高基本的投票率。如果把弹劾议题发挥得足够好,绝对能实现投票率的提高。
  这么来看,两党都会尽力地去提高选民投票的比例。而这无疑会导致基本团对基本盘、硬碰硬,最终进一步撕裂整个美国社会。
  不能忽视的是,如果弹劾成为一个重要议题,那就意味着2020年选举并非是面向未来,而是着眼过去。两党都忽视了“美国面对内外挑战的政策选择”这一对未来的探索,反而去追求“纠错”,都想力证2016年那次选举是正确还是错误。
  从历史的经验中,我们无法得出这次弹劾到底对美国意味着什么,但无论谁赢,希望持续改变和发展的美国民众的意愿都输了。公众对国家改革、社会发展、方向选择等等诉求可能得不到任何满足。
  这一切,都预示着美国将继续走向分裂。
  -END-采访、编辑 / 宁静
  制图/ 高铭
  本文作者系新浪国际旗下“地球日报”自媒体联盟成员,授权稿件,转载需获原作者许可。文章言论不代表新浪观点。
本文由地球日报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TOP COMMENT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

RELATED RECOMMENDATION

相关推荐

加载更多